作育英才,誨人不倦-退而不休的五大人師 

Once a Mentor Always a Mentor: Memories of Great Educators 

造就一流大學不僅在學術研究的領先,更在學生品格養成具備全人的視野。此皆有賴教師的諄諄教誨,無論嚴師或暖師,在學術研究與實踐,都能以己作則、循循善誘,引導學子發現自身安適之所。

王信二教授1995年到校服務,在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任教23年,2020年退休。他保持「教學相長,有教無類」的態度與精神,傳承所學、實務經驗與新知。課堂上以討論教學取代傳統單向傳授知識,藉以了解學生自我想法,激發學生主動追求知識,培養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王老師任事嚴謹,教學風格嚴格,但深入淺出、提綱挈領,深受學生推崇,多次榮獲教學優良及傑出老師。

邱仁輝教授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,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,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就是推行「馬背上的醫生」基層醫療計畫,前進西藏默默培育三百名醫生,改善當地醫療環境。1994年到校教授多項科目,專長為乳房疾病、肝膽內分泌系、腫瘤生化之基礎研究與中西醫整合治療,認為未來數十年「中西醫整合醫學」勢必成為學生必須面對的課題。其出版的《挖蟲草的女孩》,描述他二十幾年的藏區經驗與付出,勉勵大家:「命是註定的,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。」

邵國銓教授生命科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,教學上一貫秉持以下信念:如果八成的聽眾都聽不懂,那教學的人一定要自我檢討改進,是表達的技巧有問題,還是方式不正確。因此在課堂上不時與學生互動,瞭解學生有確實且正確的接收到自己想要傳達的觀念,亦認為不同性質的課程宜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,讓學生充分且有效率地學到東西。邵老師曾獲得本校校級教學傑出獎殊榮,他認為許多學生從自己身上學到有用的觀念與知識,或因自己的一句話而得到啟發,就是人生一大樂事。

歐月星教授自1986年擔任醫技系助教,已在校服務滿34年。出於對教學工作的喜愛以及愛護學生的心,盡心盡力、以身作則幫助學生學習。她花時間去學習新的教學觀念與技巧,運用學來的多元教學方式與互動技巧維持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,引導學生建立獨立思考與終身學習的概念。歐老師喜歡學習及傳承知識,曾獲得校級優良導師獎、教學傑出教師獎、教學優良教師獎以及院級教學優良教師獎,退休後仍擔任校園志工幫助更多學生。

周碧瑟教授,服務四十餘年,自第一屆學生起即受教於她,是本校榮譽教授。1978年起號召學生組成「陽明十字軍」,自願自費下鄉,吸引了超過五千人次的同學參與,為學校與社會服務,也為國家培養許多公共衛生的棟樑。周老師認為「服務,一定要搭配當時的時空環境。」陽明十字軍從癌症篩檢、農村衛教,到社區預防醫學,以及國中生、成人與老人的人權教育,隨著台灣社會演變與時俱進。她曾說:「我們都說醫師要有醫德,醫德不是在教室裡教出來的。直接讓學生出去看老百姓的生活,將來有一天他坐在診療室、當醫師,才會看到病人背後的事情,而不只是當下的表象。」 

COPYRIGHT© 2020 NYMU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